以智慧和汗水编织地下经纬

2023-10-22 21:52

在安徽省合肥市地铁6号线项目肥西路站施工现场,一位头戴安全帽的中年男子,正与3名技术人员交流。“盾构机掘进速度要适当加快,出渣工作及时跟上,随时注意地面沉降监测,确保月度计划顺利完成。”这是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九游会入口张胜龙在工地工作的一天。

扎根一线20多年来,一直刻苦钻研,不断探索创新,突破技术难题;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为我国城市地铁轨道交通建设作出贡献……张胜龙先后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铁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精益求精谋创新

2001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张胜龙就参建了中国铁建大桥局在南京的第一个地铁项目——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鼓玄区间项目,从此便与南京地铁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

地铁建设犹如打通地下交通网络,其难度丝毫不亚于建设一座地下城市。

2016年,张胜龙担任南京地铁宁溧线相关标段项目经理时,面对的是工程危险源多、施工风险大、周边环境复杂等难题。

面对诸多挑战,张胜龙决心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张胜龙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抽调13名责任意识强、专业素养高、指导能力强的技术骨干,与张胜龙一起与各部门协调谈判,快速推进项目。最终,他们用多个不眠之夜换来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一揽子合理化建议,用一个个“金点子”突破了一项项技术难题,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张胜龙深知,推进工序创新、技术创新,工程才能创优。在南京地铁宁溧线项目中,盾构机掘进时,如果采用渣土改良技术,通过向刀盘前、土仓和螺旋输送机内注入泡沫,利用刀盘的旋转搅拌、土仓搅拌装置搅拌和螺旋输送机旋转搅拌,能使添加剂与渣土混合,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实现区间施工全程无间断掘进。时任该项目副书记兼办公室主任的高志启说:“张胜龙运用创新方法,解决了很多工程难题。”

张胜龙还创新采用新型惰性浆液注浆技术,在增加浆液可调性、流动性和充填性的同时,减少地层应力释放和变形,有效防止盾构机在城市主干道下施工时带来的地面沉降,成型隧道渗漏水等问题。

正是因为张胜龙在项目建设中的诸多创新做法,南京地铁宁溧线项目仅用了18个月就全部完成。该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南京市优质工程奖“金陵杯”、江苏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等奖项。

张胜龙的创新做法都浓缩在“时间占满,空间占满,质量可控”这12个字中,包含着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及时调整施工步序、完善施工流程、狠抓施工质量等内容。

近年来,由张胜龙和创新工作室推出的成果《复杂条件下地铁区间隧道的施工技术》,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地铁车站侧墙砼外观质量控制》获中国建筑业协会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三等奖。

方案优化显匠心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设计施工方案,随着设计理念和技术的进步,总会有更优的设计施工方案产生。”张胜龙说。

2013年,张胜龙参建南京地铁4号线工程,担任项目经理。随着该项目隧道工程的推进,新的难题不断出现:软土地层“防栽头”姿态控制,上软下硬地层的防沉降,粉质黏土地层的“结泥饼”,长达800米的地下水喷涌治理和长距离硬岩掘进……这些问题让张胜龙彻夜难眠。

为解决难题,他认真研究起金马路站至汇通路站区间的地质详勘报告,并进行实地考察和补勘工作。经过多方面详细论证,他主张改变1.8公里隧道的施工方法,由矿山法调整为盾构法。这一创新既能实现新老工程的无缝对接,又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了充分利用,最终隧道工期提前15天完成。

因为热爱,所以拼搏。这些年,张胜龙参与过的地铁隧道施工项目不下10个,参与管理的地铁项目超过20个。这些项目都成为他事业不断进步的见证。

伴随着中国轨道交通技术的快速发展,地铁施工也在不断优化更新。“为了适应新材料、新工艺,我四处学习取经,硬是把新技术一点点地‘啃’了下来。”张胜龙说。

2017年,在南京地铁7号线项目施工中,张胜龙带领团队彻夜赶工,优化方案,调整仙新路站的位置,将其向南平移1.5米,减少了该站北侧自来水管线迁改的工程量,同时又能扩大施工作业面。此举不仅节省了近3个月的工期,还节约了管线迁改费用。然后,他又优化该站交通疏解方案,将其改为单向单车道通行,仅这一项优化就为项目节省近1000万元的施工成本。

同事眼里的张胜龙,性格随和,平日里总是笑呵呵的,但做事情特别有原则、有想法、有干劲。“我们觉得很难的事情,在他那里总能快速解决。”时任南京地铁7号线项目技术员修建说。

精细管理防风险

道路不断发展,列车一路向前。多年来,从技术员到工程部长、常务副经理,再到项目经理、公司总经理,张胜龙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追求卓越,打造高品质工程。

南京地铁7号线马家园出入段线项目施工工艺复杂,涵盖矿山法区间、盾构法区间、明挖区间,线路依次下穿京沪铁路上行线铁路区、南京东编组站咽喉区、京沪铁路下行线铁路区等15条运行线路,其中,南京东编组站单日运行车厢达1.2万节次,施工风险巨大,对施工组织、管理水平要求极高。

张胜龙与项目党支部书记申军波牵头,带领班子成员提前筹划,科学部署,制定了一整套全面细致、切实可行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并督促全员要学习到底,执行到位。

一个炎热的傍晚,掘进工班的工人张守在工作完成后,将手推车往砂堆旁的空地一掀,车上的大锤、铁锹等工具落了一地。这一幕正巧被张胜龙看到,他叫住张守,又重复一遍项目管理要求,让他按管理办法摆放好工具。张守一听就急了:“在隧道里干了一天活,出了一天汗,现场工具摆放差不多就行了。”张胜龙坚持奖罚制度,让张守当场交罚款,并让他把散落的工具按要求摆放整齐。事后,张胜龙找到张守解释原因,得到张守的理解。通过一件件类似“工具摆放”这样的小事,项目标准化、精细化管理逐渐步入正轨。“面面俱到的工作要求和事无巨细的精准管理。唯有如此,工程才能精准、安全、高效。”张胜龙说。

张胜龙在工作过的每一条隧道都留下智慧和汗水,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新时代的劳模精神。“能够为国家轨道交通建设事业奉献青春和力量,在地铁施工领域编织大地经纬是我的梦想。”张胜龙说。 (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 客服热线:(服务时间9:00-18:00) QQ:

技术支持: